专业建设


基于面授的教学模式,引入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
    工学矛盾——是成人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
    引进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院在部分课程中引入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课程教学仍采取以面授为主的形式,若学生因工作原因无法到课堂听课,则可通过网络视频观看课堂实时教学,达到和课堂授课完全同步的效果。即使因时间冲突无法观看实时的课堂视频,也可事后下载完整的课堂教学录像。
    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信息化辅助教学保证了同学们学习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积极性。从实施三个学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更乐意接受信息化辅助授课方式。

实施网上教学评价体系
    实施目的——学院于2009年9月建立使用网上教学评价系统,要求学生对任课教师每次教学进行网上教学评价,以便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同时有利于教务管理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它也是优秀教师评选的重要参考数据。
    实施方式——学生在每次上课后一周内可进行评价,最后一次为学期教学总评。网上评教成绩为1-3分,直接记入总分。课程总评成绩的构成为:期末卷面成绩占70%,平时占27%,网上教学评价占3%。
    实施效果——网上教学评价系统自去年开始使用以来,学生参与率和积极性较高:学生平均参评率超过40%,日参评平均达6800多人次,日最高评价12500人次。

完善的督导制度,保证各学科专业高质量的教学水平

    督导团队组成——自办学以来,我院就建有一支涵盖工学、法学、语言学、管理学等学科方向的教学督导队伍,督导队伍全部由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的教授组成(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
    教学督导方式——教学督导组每学期随堂听课覆盖全部班级的60%以上,具体方式为:依据每学期的教学课表,随机进入某一课堂,听取任课教师的授课,并与班主任和学生交流,全方位地了解课堂教学情况。

推行“致远”优秀教师评选制度
    实施宗旨——为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管理,在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或教学管理上有所创新,学院每年定期举行评选活动,并对优秀教师予以表彰。
    实施方式——评选对象为担任成人教育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含单独设置的实验课)教学任务的专、兼职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教学/行政管理人员。评选时,学院组织有关督导、专业主任随机进课堂听课,听取学生反映;随机抽查若干名学生作业(或实验报告)的批改情况或论文、实验、上机的指导情况;由院领导、督导、专业主任、教学、教务管理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相关申请材料、网上评教数据和学生主观评价、督导听课意见、专业主任和部门推荐意见进行差额评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改革背景——自2010年度开始,为适应市场需求,学院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探索成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改变成人教育完全拷贝全日制教育教学手段的模式,强调实践与应用。
    改革内容——
    1. 课程设置强调专业性、实践性——摒弃传统上的大规模基础课教学,以便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精修专业课程,拟开设4门专业基础课,8门专业课,覆盖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全部模块。
    2. 由实践设计(毕业论文)替代原有的毕业论文环节——实践设计环节由专业给出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方向,请学生结合某一公司的实际案例对公司的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进行设计或评价。
    3. 开设专家讲座——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进课堂,让学生所学不再局限于书本,对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动态与实践。
    4. 鼓励学生参与证书培训——以各类相关证书免修相应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改革背景——结合成人教育特点,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不同,为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学院决定自2011年春季开始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方案》,专升本各专业率先执行新的《大学英语》教学计划。
    改革内容——
    1. 从必修式教学改革为“必修+选修”式教学
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3学期的《大学英语》必修课,课堂教学完全以教师讲授大学英语各级教材内容为主,一刀切式的教学安排脱离了学生的工作需求,无法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
    新教学计划将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为“2个学期的基础阶段+1个学期的提高阶段”,以必修课和选修课有机结合的形式,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2. 基础阶段更加注重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基础阶段:两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公共必修课,旨在通过教师的精讲和学生的多练,通过听、说、读、写、译等不同形式的实践,在使用过程中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为学生进入提高阶段选修其它实践性英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提高阶段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提高阶段:第三学期拟开设部分英语选修课,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强化训练》、《英语口译》、《英语视听说》等课程供学生选修,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
学习需求、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力。选修课将滚动开课,不限制学生的选修门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建设
    专业目标——构建了以"从事计算机软件应用、硬件设计的实用型、工程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突出学生岗位技能培养,让学生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
    专业特色——
    1. 按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等。 适当减少"基础课"比重,增强专业课,开设了 "网页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嵌入式系统"、".NET程序设计" 、"数据库原理"、" Internet网络与电子商务"和" Java程序设计语言"等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2. “专业+技能+特长”的教学模式
    实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把证书课程的知识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例如:将"嵌入式系统"、"数据库应用"、"Java程序设计"、"网络与信息安全"等课程与"嵌入式应用开发"、" Java软件工程师"等证书衔接,将"英语"课与"英语等级考试"衔接。并可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替代相应的课程,将会对学生的求职、工作提供十分有力的帮助。另外,高年级学生中安排“信息技术前沿专题讲座”,适当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事业单位技术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介绍本专业前沿的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3. 师资队伍结构优、素质高、能力强
本专业教学以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职教师为主,均为毕业于国内著名高校的博士,既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又有较突出的工程管理、项目开发等实践能力,专职教师多次参与国家、省市级的项目研发工作,并将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获得工程管理及项目开发的经验与技能。由专职教师主讲的"实用软件"课程获得上海市成人教育精品课程称号。
    4. 关爱学生,求真务实
本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及个性发展的需要,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实行"关心学生进步、关心学生困难、关心学生健康"的工作机制,关注学生成长,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调整
    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引入案例教学);
    了解时事形势(通过时事政策形势讲座);
    具备相应应试技能(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布置及讲座的设置,将公务员等考试的内容、情势、应试技能,融入教学之中)。     教学中引入公务员及相关考试内容
    引入相应考点要求,比如行政文书、行政概论、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
    邀请相关专家,介绍考试形势、应试技巧,以使考生具备相应的考试技能。

    增加讲座类课程
    适当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各类讲座课程:
    a. 职业规划类讲座:邀请培训界资深人士,介绍各类职业发展的选择及相应考证情况,帮助学生制定3~5年的职业规划;
    b. 时事形势、政策的讲座:邀请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中的管理人员,介绍具体项目的策划及实施
    c. 管理类讲座:引入营销管理、会计学、战略等管理的讲座,开发学生心智的同时,教授实践性较强的管理知识。